第三瞳易經詳解系列內容第83篇:
接著前面家人卦的內容,這一篇講睽卦,家人卦和睽卦互為綜卦,是彼此的另一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的這句詞很好地詮釋了家人卦和睽卦的關係:家人卦是歡、是合、是晴、是圓;睽卦是悲、是離、是陰、是缺。家中有睽,睽中有家,兩者交織,才是生活的真相。
家人、睽、蹇、解,這四個卦是一個小輪迴。先看《雜卦傳》:「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解,緩也」,「解」是解決,「緩」是恢復正常狀態。「蹇,難也」,跛足為「蹇」,一條腿不方便,走起路來就特別難。「睽,外也」,「外」是背離、背叛;「睽」是相互瞪眼、彼此不服、反目成仇。「家人,內也」,「內」是親近,和諧親近的家庭關係就叫家人。睽卦後面是蹇卦和解卦。家人出問題了就是睽,由睽發展到蹇,蹇卦是著名的難卦,蹇卦的難題要到解卦才能解決。
人每天都生活在家人卦和睽卦裡。家人這個概念不要去局限它,每一個組織、每一個集體都是一個家。現代有很多企業把企業文化打造成「家人」的概念,當然,這個「家人」要帶引號。家是溫暖、是不離不棄、是照顧和關愛的代名詞,跟企業經營壓根不是一回事。哪個企業會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不離不棄呢?好的時候是家人,不好的時候就裁掉了(睽),如果企業是家,裁員、淘汰,就好比跟子女或者親戚脫離親情關係。所謂的「家人」文化,是不適用於企業經營的。還有很多公司,把員工稱「同學」或者「兄弟」,這種文化導向同樣經不起推敲。實際呢?裁員等於畢業、為了利益,兄弟可以在背後放冷箭。
最佳的僱員關係應該是聯盟,大家都是一個戰壕裡的盟友,可以有競爭可以有攀比,但說到底是為了一個一致對外目標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共同進退的關係,誰也別想著偷懶,因為一偷懶命就沒了。而在家人或者同學或者兄弟這種關係裡,是可以偷懶的。家長照顧弱小理所應當、同學裡邊成績有好有差這也很正常、親兄弟之間不會那麼計較也不必算得那麼清楚,企業經營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我搞不明白這些企業主為什麼要自欺欺人,這對企業的業務增長也沒有好處。
來看卦辭。
睽。小事吉。
睽卦的卦象上離下兌,又叫火澤睽。離火往上走,澤水向下流,上下相違,離心離德,就叫「睽」。「小事吉」,在睽的狀況下興不了大事,因為任何大事都不是哪個獨立個體可以獨立完成的,如果是小事還可以嘗試一下。這個很好理解,沒人跟你同心,做什麼都很難。「小事」約等於不需要別人配合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事,這樣的事有,比較少、得到的成就也比較有限。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yuè]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這是分析卦的結構。上卦離為火,離火往上;下卦兌為澤,澤水向下。火和水都是動的,可是方向不一樣,漸行漸遠、背道而馳。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心中所想叫志,把想法付諸行動叫行。「二女同居」,離為中女澤為小女,家人卦是長女和中女,到睽卦,中女已經把長女擠下來了,變成了中女和小女之間的戰爭,中女和小女同居不同志、不同行,慢慢走向分裂。凡家有長嫡,統率名分就定了,不至於產生乖戾變易的爭奪。典型的比如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朱標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朱棣沒有任何機會。皇后如果強勢,嬪妃也掀不起浪。可如果皇后沒了、太子沒了怎麼辦呢?
得拉回來。「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是睽卦的反面,「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睽卦的正面。「麗乎明」指上卦,離為明、為(附)麗;「說」就是「悅」,指下卦。說到底還是一家人,和則兩利,離則兩傷。「說而麗乎明」是卦象,從這個角度看,睽卦依然有生機。「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柔、中,指六五爻柔順中正;剛,指九二;這句承接了前面的「說而麗乎明」,是說在睽卦的大勢中,應當以和悅、柔順之道小心行事。「是以小事吉」是「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產生的結果。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並不見得是壞事,乾卦一開始就說了,「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為什麼要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呢?很多紛爭就是這麼來的。睽卦是個性化的差異、訴求的差異,人各有不同,即使是夫妻之間、即使是家庭成員之間,有些不同想法也很正常,就看怎麼求同存異。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天跟地是睽卦的關係,天在上地下在,看起來是隔絕實際是互補相成,睽中有交、有錯,這樣才有宇宙生命。天地、陰陽、君臣、父子、男女、夫婦、萬物,都是睽。睽代表不一樣,不一樣才能陰陽相合剛柔並濟生生不息。「其事同」,天地上下睽違,化育萬物的事理卻是相同的。「男女睽而其志通」,男女性別不同,正是這樣才相互吸引,「而其志通也」,相互吸引才能結合、才能生育,這個志一通,生命才得以生生不息繁衍不絕。「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由天地、男女,引申到了萬物。陰陽合為「類」,萬物也是睽的,正因如此才能相類、相合。
「睽之時用大矣哉!」到這裡,完全超出了卦辭講的「小事吉」的境界。睽異、睽變是表象,睽卦如果正用,那是矛盾的激活、會越來越難走向蹇卦;如果反用、擇時就勢而用,往往能起到奇效。
我們都熟知《三國演義》裡周瑜和黃蓋的故事,為了麻痺取信曹操,周瑜與黃蓋假裝失和,在外人看來,這就是睽。之後黃蓋遍體鱗傷地投奔曹操,火燒連船,奠定了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勝利的基礎。赤壁之戰是影響歷史格局的重大事件,之後,三國鼎立形成。這個「時用」難道不大嗎?這個還是「小事吉」嗎?看著是一件小事,實則「大矣哉」。
這裡有一個小點,為什麼不說「睽之時義大矣哉」而說「睽之時用大矣哉」?義是宜,強調的是合理。用強調的是應用。睽卦適用於外交、戰場、保身等等,在這些場景中,比較難兼顧到「義」,是以「用」為主的,《易經》並不唱高調。設想一下,在戰場上,你跟敵人講義,像宋襄公那樣「不擊半渡之兵」,義是有了,結果呢?被打得大敗,差點身死。
周瑜黃蓋的例子也是一樣,對曹操來說,他誠心接納黃蓋,黃蓋給他搞這麼一出,肯定屬於不義,可放在當時的場景來看,壓根就沒法用義還是不義來衡量,不是這個標準。對敵我雙方來講,只有輸和贏,沒有義不義,要講義,就不應該進行任何形式的戰爭。
高明的領導者,都懂得怎麼用「睽」。只要有人就會有不同意見,意見一分別就形成了陣營,陣營壯大之後就是派系,這是睽的擴大。領導者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是有陣營好還是一個聲音好?現實來說,在一個團體中,不可能只有一種聲音,如果有,那是自己的錯覺、是其他人沒有表達出來。所以,有不同意見不要怕、有點爭吵也不要慌,控制範圍、控制影響、不使之失控,在關鍵時候出來主持大局,就好了。一個領導者如果聽不到不同聲音,那是真的孤家寡人,距離敗亡不遠。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上火下澤,睽。」《彖傳》強調動,也就是交互,《大象傳》強調的是上下,也就是位置。睽卦六五爻爻變是履卦,履卦《大象傳》講「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上下有別、有位,民眾才會腳踏實地、民志才能安定。「君子以同而異」,「而」是能夠,「君子」指看懂了卦理並懂得怎麼運用的人。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主張、個性,彼此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就叫「以同而異」。孔子「有教無類」,也是「以同而異」。
睽卦是難得的機遇,在睽的環境中人可以很好地訓練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具備這種能力,對人生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睽卦從初九到六五,都是「無咎」或者「有終」的,上九爻也有「吉」。這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一點矛盾誤會或者問題就散夥、也不要遇到睽象就放任不管,用遇合的心態、「以同而異」的心態擁抱睽變,才能渡過蹇難。
睽卦六爻下一篇分析,這一篇先到這。
往期內容,歡迎點擊頭像,到個人主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