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育兒

農村教育現狀令人擔憂,全班7門課無一人超200分,是何原因導致?

隨著9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大學擴招,很多孩子進入學校甚至進入大學,開啟了閃亮的人生。教育無小事,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動著社會的神經。近日,我國某地一農村初中班級的成績單刷爆網絡,全班40人,7門課,總成績竟然沒有一人超過200,令人唏噓。

該次考試一共考七門功課,分別是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生物,滿分700分,然而成績出來後驚掉眾人的下巴。

全班40人參加考試,竟然沒有一人的成績超過200分,最高平均分僅為26分。按理來說,初中考試,7門功課考500分已經很普通的學生了,但是連200分都沒超過,就不得不讓人懷疑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問題了。

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論什麼時候,父母總是會把最好的給孩子,教育方面也是如此。但是,我國農村在地域以及思想和師資方面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導致整體教學質量較低。

一、農村學校師資力量遠不如城市

農村學校無論是教學硬體還是軟體都較城市遜色很多,教育資源傾斜嚴重,很多師範生畢業後,不想去農村任教,即使支教,很多也是為了鍍一層金。待到期滿,就會匆匆回城,造成農村學生學習無人接手,耽誤了孩子。

二、很多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觀念有待提高

有這樣一種現象,留在農村的父母,一般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無法給孩子提供日常輔導。另外,這些父母忙於生計,或者打工或者沒有教育觀念,導致孩子無人約束和教導,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

有網友表示,這些家庭對孩子的投入(包括金錢,精力)差距太大。農村家長基本不管孩子學習,能督促完成作業的就是最好的了。但在城市,完成作業那是必須的,另外對孩子複習、預習、課外補充還要很多。長此以往怎麼能沒有差距?

三、古人有云:人生熙熙,皆為利來,人生攘攘,皆為利往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如果有了更好的工作條件,還是喜歡被挖走的。很多農村的好老師,會被鎮上的學校挖走,很多鎮上的好老師也會被縣裡的挖走,如此往復,教育資源肯定會越來越傾向於大的地方,農村地區的教育更加危急。

對於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很多網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網友認為,城市的孩子基本都是題海戰術,每天放學後的時間基本在做作業,而且要做到晚上12點。

農村的孩子,首先,成績不好的很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基本都是由老人照顧,無法督促學習,再加上手機遊戲的影響,成績自然上不去。另外,城市還有各種課外輔導班,農村地區根本沒有這些。

也有網友認為,學習是要有天分加成的,天分好的孩子,父輩進城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天分不好地就留在農村了。加上農村的師資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產生差距,如同北上廣深的小學老師碩士起步,而農村鄉鎮的老師大專就不錯了,本科算高的了,這就是城鄉教育的差距。

還有網友認為,農村有一半的孩子都在所在縣城和市區上學,鄉鎮小學小升初後又有一部分會去市裡上學,生源嚴重流失,好的生源更是沒有。偶爾一兩個天賦高的沒轉學的孩子可能是家裡貧困的,這樣的孩子只要不開小差都是能上重點大學的,腦子好使。

隨著教育優質資源逐漸向城市集中,農村教育資源劣勢越發明顯。教育部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縮小這一差距。在學校軟體和硬體提高的基礎上,作為學生,更應該以身作則,及時轉變觀念,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總結:

現在,我國很多地方已經實行了中考分流政策,也就是有50%的孩子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學習,將來很可能會無緣大學校園。城市教育資源如此優厚,很多孩子還在日夜努力,不停向上,所以,作為一個農村孩子,要想改變命運,就更要加倍努力,這樣才能逆勢翻盤,書寫自己輝煌的一生。

相關信息

GG